大暑節氣是入伏嗎
2023-07-19 14:48:54 來源:網絡整理
不是,大暑節氣是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后,早就入伏了。這時候是一年中日照最多、最熱的時段,大暑時節陽光猛烈、高溫潮濕多雨,雷暴臺風頻繁,雖不免有濕熱難熬之苦,卻十分有利于農作物成長,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。
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,太陽位于黃經120°。大暑期間,中國民間有飲伏茶,曬伏姜,燒伏香,喝羊肉湯等習俗。
入伏是指進入“三伏”的意思。民諺 “夏至三庚數頭伏”,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。歷書規定:“夏至三庚便數伏”,意思是說,“從夏至日”開始往后數,數到第三個“庚日”便開始入伏了。這里的“庚日”是指古代的“干支紀日法”中帶有“庚”字頭的那一天。
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,并不固定,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,但入伏日期總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。
大暑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,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。斗指未,太陽黃經為120°,于公歷7月22日—24日交節。
“暑”是炎熱的意思,大暑,指炎熱之極。大暑相對小暑,更加炎熱,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、最炎熱的節氣,“濕熱交蒸”在此時到達頂點。大暑氣候特征:高溫酷熱、雷暴、臺風頻繁。
大暑前后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時間,也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,雨熱同期,農作物生長也最快。在高溫季節,農作物生長旺盛,需要大量水分,而夏季正是我國降水最多、最集中的季節,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,水熱搭配好,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。
自古以來,民間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(伏茶)的習俗;伏茶顧名思義,是三伏天飲的茶,這種由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。此外,還有燒伏香、曬伏姜等習俗。“大暑”是一年中天氣最熱、濕氣最重的時節,此時節養生保健的重點是“防暑”和“祛濕”。
想知道更多24節氣相關知識,二十四節氣查看吧!
